看著電視新聞報導XX餐廳關門、XX飯店結束營業...
政府紓困方案一個接著一個,還是有人領不到紓因金、還是有民眾抱怨,
我無言以對,或者說是麻痺了,因為我也曾經埋怨領不到紓困金
不論是什麼行業結束營業,也激不起我對他們的同情
早在去年我就已經是武漢肺炎下失業的受害者

武漢肺炎因為政治因素,又被稱為「新冠狀肺炎」
從去年2020(民國109年)過年爆發以來,旅遊業受到重創,為什麼?
因為病毒可以透過飛沬傳染;因為病毒出現在世界各國,很多人因染病而死亡;一年過去了,至今沒有解藥。
讓我們來看看因為新冠肺炎COVID-19而死亡的人數有多少
截至2020年8月24日,全球死亡人數已達444萬人

image
不要懷疑,這個病毒還在肆虐,感染和死亡人數還在上升

我是一個從事旅遊業的小職員,在民國92年SARS時我就體認到「旅遊業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」
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受影響,例如內亂、恐怖攻擊、天氣、政治因素、疾病等,突然可能就無法或不敢去旅遊了 。
去年(民國109年)3月21日政府宣布禁止出國旅遊,公司無團可出,沒有收入,但依舊要支出像房租、員工薪資等固定成本,
可想而知公司營運愈來愈吃緊,縮減人力,減少公司支出是必然的結果,很多同業或靠行都申請暫停營業或解散。
在同年9月我被告知下個月開始要放無薪假,沒有勞保、健保,我也可以選擇離職領資遣費。
這是我在武漢肺炎爆發後面對的第一個人生岔路。
我選擇"做人留一線,以後好相見",也在民國109年十月開始了無薪的家庭主婦生活。

在沒有收入的幾個月中,身邊的同事有的去當快遞,有的直接跳槽,有的去學一技之長。
我也試著去找時薪的工作,但並不順遂,一轉眼沒收入的生活快滿一年了。
孔子說:40而不惑;今年我已40,但我好想告訴孔子,我好迷惑。
有時告訴自己這是天意,是老天的安排;但換個角度想,是自己無能。
也有人安慰我,剛好可以陪小孩;當個全職媽媽真的是很大的挑戰。
我也不斷告訴自己,天無絕人之路,旅遊業要復活還遙遙無期,我也不認為老闆會叫我回去上班。
台灣人是善忘的民族,早就忘了從去年就死掉的旅遊業,尤其是「國外旅遊」
不要想別人會同情你,在現實的社會中就是自己要堅強要獨立。
所以我也不會去同情因疫情而停業的店家,他們不是少數,也不寂寞,
在他們之前,去年就已經有很多比他們更早、更久就面臨困境的業者和民眾,
不是我冷血,我的同情心和愛心會給在第一線付出的醫護人員和有關的抗疫英雄,
我看不起只會出張嘴或唯恐天下不亂的政客,還有強調自己有多可憐的業者。
我們應該做的是保護好自己的健康,不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,在疫情尚未結束,生活未回歸正常前,
不要自亂陣腳,要團結一心,媒體也不要只報導聳動的新聞,可以多一些正向凝聚力的新聞,
才能給人們信心,才能更快戰勝病毒,生活才能恢復正常。
等到那一天,我不知道會不會轉行?還是像現在一樣呢?
 

arrow
arrow

    夢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